“感谢法院加班加点地努力,为我们公司后续融资扫清了障碍,我们今后也一定会诚信履约”。近日,昌吉市人民法院执行局仅用时8天,促成一起执行标的金额为175万余元的案件达成和解,并于和解当天办理完全部解封手续,某技术公司难掩激动地向法院干警表达感谢。
危局:一个新情况出现
8月2日清晨,被执行人昌吉某公司负责人和法律顾问一同焦急地等在法院门外,拨通了执行法官的电话。原来,某技术公司因施工合同纠纷将昌吉某公司诉至法院。经法院审理判决后,昌吉某公司应当向某技术公司支付工程款、促使费等款项共计175万余元。判决书生效后,昌吉某公司未履行给付义务,某技术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案件进入执行后,被执行人也在积极筹款,然而在银行办理一笔即将到期的贷款展期手续时,却被银行告知,由于公司有案件在法院执行,如案件未能执行完毕,则无法办理相关手续,情况十分危急。因此,该公司负责人及法律顾问特意来到法院,希望法官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,解决执行案件的同时,也助力企业化解危机。
考验:一次及时的走访
了解到被执行人反映的新情况后,为保证对案件整体情况准确把握,承办法官当即决定带队到企业走访调查。
三伏炎炎,承办案件的执行法官带领着法官助理,驱车前往昌吉某公司走访。经实地走访查看,以及与内部员工等交谈了解后,执行法官发现,该公司经营情况尚可,如无法妥善解决此事,该公司将无法办理银行贷款展期手续,如若简单采取强制措施,将对被执行企业信用和续贷造成不良影响;如能促成和解,企业尚有时间可以催收贷款,维持正常经营。
一边是企业长远发展,一边是申请人胜诉权益的及时保障,如何妥善处理好执行双方的矛盾,兼顾好各方的利益,促成共赢,是法院执行面临的新考验。
破局:一场扺掌长谈
执行法官迅速行动起来。法官首先和申请执行人取得了联系,将法院实地走访了解的新情况及时告知,并将被执行人的和解意愿一并告知。为争取实现执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利益最大化,8月10日,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到院,开展一场面对面的商谈。在协商过程中,执行法官耐心解答申请执行人的疑问。为打消申请执行人的顾虑,被执行人愿意当日转账175万余元。申请执行人最终被该公司的诚恳态度打动,在法院主持下,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。被执行人向申请执行人转账175万余元,申请执行人放弃主张的利息及执行费,并向法院提交解除查封申请书,解除对被执行企业的查封查控。为昌吉某公司续贷影响降至最低,承办法官当日加班加点,终于在当晚完成所有解封手续,为被执行企业融资扫清了所有障碍。
至此,昌吉市法院执行局仅用时8天,促使175万余元工程款成功化解的同时,促成两企业握手言和、助企纾困,既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,也充分兼顾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能动司法积极维护市场主体权益,为辖区优化营商环境再添新笔。